比亞迪一出手就是“王炸”,其高階智駕踢破了7萬元“門檻”,引發業績轟動。它在2024年售出了427萬輛車,銷售數據也一騎絕塵。
但“霸主也有軟肋”——比亞迪在保險業務上出現了年度虧損。
近日,比亞迪財險公布了其2024年的成績單,該公司2024年度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3.51億元,虧損1.69億元。盡管業務規模持續擴大,但其虧損也在擴大,四季度更是虧損0.81億元,接近全年虧損的一半。
此前,外界普遍認為,作為巨頭,比亞迪憑借對新能源車供應鏈、技術等領域的深入掌控,以及遍布全國的服務網點,能夠相較于同行提供更好的定制車險產品,并有效控制成本率。
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在2024年,比亞迪財險在綜合成本率和綜合賠付率這兩項關鍵指標,均未達到行業平均水平。“保險不成熟”等言論已在社交平臺上蔓延。
一年虧損過億,用戶吐槽“不成熟”
比亞迪財險的前身是易安財險,最早于2016年2月6日獲批開業。2023年5月,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收購易安財險100%股權,并于2023年5月12日更名為比亞迪財險,2024年5月6日,比亞迪財險獲批在安徽、江西、山東(不含青島)、河南、湖南、廣東、陜西和深圳地區開展其保險業務。作為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比亞迪財險注冊資本金高達40億元,公司董事長周亞琳曾先后任職于比亞迪集團總部、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因此,比亞迪財險是比亞迪在保險領域名副其實的“親兒子”。
正式在2024年5月開啟業務之后,比亞迪財險的業務擴展也十分迅速。據悉,自2024年5月份其新能源車險“開張”之后,不到一個月時間內,比亞迪財險新能源車險保費就實現了快速增長,其中第二季度實現車險簽單保費0.67億元,第三季度車險簽單保費達到4.85億元,第四季度對應金額達到8.43億元,全年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3.51億元。
但是,在比亞迪財險業務擴張過程中,其對應的一些關鍵指標稍顯“難看”。
一方面,比亞迪財險2024年總計虧損超1.69億元,四季度更是虧損0.81億元,接近全年虧損的一半。另一方面,2024年,該公司綜合成本率為308.81%,綜合賠付率為233.92%,這一數據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多數保險公司的兩項指標分別在100%、70%上下,例如人保財險,其2024年上半年車險綜合成本率為96.4%,機動車輛險綜合賠付率為71.2%。
在用戶端,比亞迪財險也沒有贏得好口碑。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一些用戶還提到比亞迪財險官方客服不專業、保費相較其他平臺更高、走保險后官方打款慢等,一位海鷗車主表示:“比亞迪售后不建議買比亞迪財險,說相比其他保險,比亞迪不成熟。”
圖片來自小紅書用戶July
新浪科技就2024年相關虧損以及用戶吐槽等問題致電比亞迪財險,截至發稿,官方暫無回應。
上海夏至良時咨詢管理公司高級研究員,大消費行業分析師楊懷玉認為,作為新進入者,比亞迪財險需在系統建設、人才招聘、渠道拓展等方面投入大量資源,增加了運營成本。同時盡管背靠比亞迪,但要將車輛數據轉化為精準的定價和風險控制模型仍需時間,影響賠付率的控制。
保費高于燃油車,新能源普遍“投保難”
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不斷攀升,用戶在購買汽車保險時遇到的保費增加、投保困難等問題屢次成為社會熱議話題,比亞迪面臨的問題也愈發嚴峻,亟待行業共同克服。
據新華社報道,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車均保費比燃油車高63%,扣除車齡等因素,新能源新車保費仍比燃油車新車高約10%。
另一方面,保險公司在新能源車領域則出現虧損。根據1月24日,中國精算師協會和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發布的新能源車險賠付信息,2024年保險行業承保新能源汽車3105萬輛,保費收入1409億元,提供風險保障金額106萬億元,承保虧損57億元,呈現連續虧損。保險業共承保車系2795個,其中賠付率超過100%(尚未考慮財險公司日常經營管理費用成本)的高賠付車系有137個。
業內專家指出,新能源汽車的高維修成本和零部件更換成本,以及電池老化帶來的風險增加,是導致新能源汽車保險虧損的重要原因。
針對新能源車在保險行業的相關問題。今年1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上海保險交易所發布關于新能源汽車領域上線運行“車險好投保”平臺的公告。其中指出,“車險好投保”平臺為高賠付風險新能源汽車提供線上化的便利投保窗口,新能源車主可通過平臺鏈接保險公司進行投保,保險公司不得拒保。
據悉,“車險好投保”平臺已于2025年1月25日上午10:00正式上線,比亞迪財險并未出現在首批名單當中。
圖片來自于上海保險交易所官方公眾號
針對新能源汽車行業保費高、投保難,但保險公司卻普遍虧損的困境,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李文中指出,整個行業可能需要較長時間來逐步解決這些問題:
一是通過新能源車的技術創新來降低其出險率和維修成本的難題;
二是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實現新能源汽車零配件標準化并鼓勵和引導其他企業參與零配件生產來降低維修成本;
三是加強科技應用并實現車企與險企數據共享來提高新能源車險定價的準確性;
四是逐步實現車險費率完全市場化,真正實現保費與風險相匹配。
財險初入江湖,想賺錢還得等幾年?
李文中向新浪科技表示,比亞迪財險當前綜合成本率和綜合賠付率居高不下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比亞迪財險承保的業務中絕大多數都是新能源汽車,尤其以比亞迪自有品牌的新能源車為主,加之新能源車出險率較高。另一方面維修成本高,但是保費并不能完全浮動,使得保費并不能完全真實反映被保險車輛的風險。
他指出,比亞迪新能源車是當前網約車市場的主力,但是往往以家用汽車投保,容易導致風險錯配。此外,比亞迪財險是一家新公司,在渠道建設、技術開發、團隊擴張等方面初期都需要大量投入,這又推高其綜合費用率。由于缺乏歷史數據積累,保費定價未能精準匹配風險,導致保費收入無法覆蓋賠付成本。
另有業內人士向新浪科技透露,對于新成立經營車險業務的公司來說,首年虧損幾乎是不可避免的。比亞迪財險雖然在2023年完成了對易安財險的收購,但直到24年5月才獲批在全國8個省份和地區開展車險業務,業務體量相對來說還非常小,規模效應尚未形成。同時,當下整個新能源車險行業還存在著出險率高、賠付率高的問題,也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比亞迪財險的財務表現。他指出,從行業的平均情況來看,財險公司平均的盈利周期一般至少需要3~5年的時間。
本文來源:新浪科技
精選推薦
熱門出行排行榜
原創IP推薦
換一換網友評論
聚超值•精選
最新內容
小米YU7正式上市,售價25.35萬元起,挑戰特斯拉Model Y。性能強悍、內飾豪華,全系標配智能輔助駕駛系統。銷量火爆,訂單超過20萬臺,小米汽車創始人雷軍表示期待超越前款車型SU7的表現。但產能是最大難題,不過對于新晉品牌來說已是“幸福的煩惱”,小米YU7或將在國產品牌中掀起一場新風暴。
小米YU7 | 自主品牌中國蘿卜快跑挑戰特斯拉Robotaxi,全球無人駕駛競爭白熱化。蘿卜快跑計劃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推出服務,成本低廉且安全性高。特斯拉雖遭遇問題但備受關注,奧斯汀政策助力其試運營。中美兩國無人車巨頭三足鼎立,技術路線不同存優劣。未來市場前景廣闊,中國企業需緊迫感突圍海外競爭。
特斯拉 | 無人駕駛哈啰宣布進軍Robotaxi,與螞蟻集團、寧德時代合作成立上海造父智能科技公司。新公司將致力于L4級自動駕駛技術研發,注冊資金超過30億元。此舉標志著Robotaxi領域迎來新競爭者,展示了哈啰轉型戰略的一部分。全球Robotaxi市場預計將達400-457億美元規模,引發行業關注。
Robotaxi | 自動駕駛技術兩輪電動車行業國內市場飽和,廠商面臨增長挑戰。中國兩輪電動車保有量超3.5億輛,2024年銷量下降10.55%。海外市場成為新選擇,東南亞政策利好但質量問題仍待解決。外賣配送驅動市場增長,滴滴、美團擴張海外業務。新國標實施后限速更加嚴格,整車設計需重新規劃。國內競爭激烈,出海之路尚不明朗。
兩輪電動車市場 |出海策略特斯拉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在奧斯汀試點,與Waymo展開競爭。首批10輛Model Y投入使用,CEO馬斯克強調安全至上。與Waymo和Zoox相比,特斯拉依靠攝像頭測試Level 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Robotaxi收費統一為4.2美元,需等待20分鐘,并可享受個性化設置和應用體驗。
特斯拉 | 自動駕駛出租車